术的同时,总工程师周瑞设计的卫星回收装置,也取得了试验成功。”
“该装置成功从近地卫星轨道,捕获了我国于1993年发射的‘辉煌’号通讯卫星,并返回地球,该卫星已经失效十年有余。”
“这一技术,乃是全球首创,可解决未来卫星轨道拥挤,太空垃圾无法清除等重大难题。”
最后一个画面,是海面上,如同机械鱿鱼一般的设备,正捆抱着一个融毁的卫星残骸。
至此,关于相关新闻全部结束。
加起来,可能还不到一分钟。
但正所谓,事越大,内容越短。
不少航天领域的人,除了震惊之余,也意识到……
要变天了……
走到哪,喷到哪!
大洋彼岸,华府、哥区。
汉森在清冷的家里,端着一杯咖啡,看着电视里的画面沉默不语。
又是一次大动作,对面的国际频道,也播放了相同的内容,从行为上就能看得出,对面越来越自信了,不只是在航天领域……
他经历过美国的黄金时代,隐约有些熟悉这种感觉
当那巨大火箭部件,缓缓降落的时候,他只是深深皱起了眉头。
但看到那个机械鱿鱼一样的东西,抱着一颗融毁的卫星时。
他端咖啡的手颤抖了一下。
些许滚烫咖啡液滴,落在了脚面上,他却浑然未觉。
卫星……
可以说是目前人类科技,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通讯卫星、导航卫星、观测卫星、气象卫星、军事卫星、侦察卫星……
无论生活、交通、农业、军事、都离不开卫星的支持,只是普通人感知的不清晰罢了。
虽然如此重要,但以往卫星都被认为是“安全”的,以近地轨道为例,卫星移动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,也就是79k/s,绝难有什么手段,可以稳定将其击落。
火箭?是的,卫星是火箭送上去的,但对比之下,相当于把筷子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的难度,和用筷子戳死正在以第一宇宙速度飞行的苍蝇的区别。
而且只有一次机会。
更高的轨道上,虽然速度较慢,但距离地球数千上万公里,也是跳起来都够不到的程度。
但现在……中国掌握了这一能力。
而且是独家。
带来的改变,相当于他家导弹能炸别人裤兜,别人却炸不到他的裤兜。
虽然,汉森非常反感冷战思维,反感将航天技术“政z化”,但也能意识到,这一技术带来的影响,比“火箭回收”还要大。
汉森站在电视前发呆了许久,直到咖啡都凉了,才反应过来。
他走回了自己的工作间,打开了灯。
墙面上,全是各种各样的设计图。
登月探测器的设计图。
如果有熟悉航天史的人,就能看出其上有很多“阿波罗11号”登月舱的影子。
他坐在了电脑前,打开了制图软件,试图将那个“机械鱿鱼”的奇异设备解析一下。
可惜,尝试了多次,都只具其型,不得要领。
不由感慨自己已经老了,早已经过了一个工程师的巅峰时期。
虽然经验越来越丰富,但经验只能让他“向后看”时能够通透,却不能让他“向前看”时富有创造性和灵感。